团队任务简介:
围绕肿瘤及血管病变的增强现实精准手术导航进行创新研究,瞄准在临床医学的推广应用,在原理样机定型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取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显著效益。具体包括四个产品样机的研制,即内镜引导颅底外科精准手术导航系统、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瘤激光消融精准导航系统、血管靶向光动力精准诊疗系统、内镜引导可视化光动力精准导航系统。
PI:顾瑛 院士
激光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959年6月生于北京市,籍贯上海。198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和2000年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88年起在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从事激光医学科工作,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顾瑛院士主要从事激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创立了血管靶向(新型)光动力疗法,成为多种微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完成了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的理论和机理、药物和设备、技术和方法、应用和规范的系统性研究,开创了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的新学术方向和应用领域。合作研发出国家化学1.1类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新药——海姆泊芬。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激光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顾瑛院士主持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国际激光医学会学术奖、求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16项,发表论文180余篇,专著1部。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2001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二次荣立三等功。
Co-PI:杨健 教授
杨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虚拟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组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子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3月获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荣誉。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R.Mark Henkelman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7月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工作,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于2010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
长期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医学图像处理和手术导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20余项。近5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IEEE TMI、IEEE TIP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1篇,其中JCR一区29篇。近5年SCI他引464次。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其中10项实现技术转让。技术转化总费用1330万元。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2018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团队成员:
邱海霞 副主任医师、王颖 副主任医师、宋红 教授